滴眼液灌裝線作為高精度、高潔凈要求的自動化設備,常見故障主要集中在啟動異常、灌裝精度偏差、物料無法灌裝及滴漏問題,以下為具體故障表現、原因及解決方法:
一、啟動無響應,無法正常工作
故障表現:按下啟動按鈕后,設備無任何動作,觸摸屏或指示燈無反應。
可能原因:
1.電源問題:線路斷路、保險絲熔斷或開關電源無輸出。
2.急停按鈕未復位:設備被緊急停止后未解除鎖定。
3.通信故障:觸摸屏與PLC(可編程邏輯控制器)之間的通信線松動或損壞。
解決方法:
1.檢查電源:
-關閉設備總電源,檢查線路是否破損、端子是否松動。
-用萬用表測量保險絲是否熔斷,若熔斷需更換同規格保險絲。
-檢查開關電源輸入/輸出電壓是否正常(通常為24V DC)。
2.復位急停按鈕:順時針旋轉急停按鈕至彈出位置,重新啟動設備。
3.檢查通信線:
-確認觸摸屏與PLC之間的通信線(如RS485、以太網)連接牢固。
-若通信線損壞,需更換并重新配置通信參數。
二、灌裝量不精準
故障表現:實際灌裝量與設定值偏差較大,或不同工位灌裝量不一致。
可能原因:
1.閥門切換速度問題:上下閥門開關速度與液體粘度不匹配,粘度越大,閥門切換越慢。
2.稱重系統校準偏差:傳感器零點漂移或量程設置錯誤。
3.灌裝頭流量異常:灌裝頭堵塞、電磁閥動作遲緩或汽缸密封性差。
解決方法:
1.調整閥門彈簧壓力:
-增大閥門彈簧壓力可加快開關速度,適用于高粘度液體(如糖漿)。
-減小彈簧壓力可減慢開關速度,適用于低粘度液體(如水劑)。
2.重新校準稱重系統:
-使用標準砝碼對稱重傳感器進行零點校準和量程校準。
-檢查傳感器連接線是否松動,必要時更換傳感器。
3.檢查灌裝頭及電磁閥:
-清理灌裝頭內部的雜質或結晶,確保流通順暢。
-檢查電磁閥線圈是否損壞,若損壞需更換同型號電磁閥。
-檢查汽缸密封圈是否老化,若老化需更換密封圈。

三、物料無法灌裝
故障表現:設備運行但無液體流出,或灌裝量極少。
可能原因:
1.料嘴關閉或堵塞:料嘴未打開或被雜質堵塞。
2.氣壓不足:注射缸或汽缸漏氣,導致推動力不足。
3.物料不足:料槽內液體低于較低液位,無法滿足灌裝需求。
解決方法:
1.檢查料嘴狀態:
-確認料嘴是否處于打開狀態,若關閉需手動打開。
-清理料嘴內部的雜質或結晶,確保流通順暢。
2.檢查氣壓系統:
-用氣壓表測量氣源壓力是否在設定范圍內(通常為0.4-0.6MPa)。
-檢查注射缸和汽缸的密封性,若漏氣需更換密封圈或維修缸體。
3.補充物料:
-向料槽內添加足夠液體,確保液位高于較低液位標記。
-檢查物料管道是否堵塞,若堵塞需清理或更換管道。
四、灌裝后滴漏
故障表現:停止灌裝后,液體從灌裝頭或料嘴持續滴落,污染瓶身或臺面。
可能原因:
1.灌裝頭孔口損壞:孔口直徑過大或邊緣磨損,導致液體無法全截斷。
2.球閥密封不良:灌裝頭內球閥磨損或老化,導致密封不嚴。
3.防滴漏設計失效:防滴漏套管或吸液閥故障,無法及時吸回殘留液體。
解決方法:
1.修復灌裝頭孔口:
-用卡尺測量孔口直徑,若超過7.5mm需更換灌裝頭。
-若孔口邊緣磨損,可在水磨砂紙上輕輕磨平,確保表面光滑。
2.更換球閥:
-拆下灌裝頭,檢查球閥是否磨損或卡滯。
-若球閥損壞,需更換同型號球閥,并重新安裝調試。
3.檢查防滴漏裝置:
-確認防滴漏套管是否安裝到位,若松動需重新固定。
-檢查吸液閥是否正常工作,若故障需更換吸液閥。
五、多工位灌裝偏差
故障表現:部分工位灌裝量正常,部分工位偏差較大,且無規律。
可能原因:
1.容器輸送定位不準:控制傳感器故障、機械輸送機構卡滯或停止參數設置錯誤。
2.灌裝頭流量不穩定:灌裝頭內部磨損或電磁閥動作不一致。
解決方法:
1.檢查容器輸送系統:
-確認控制傳感器(如光電開關、編碼器)是否工作正常,若故障需更換。
-檢查機械輸送機構(如鏈條、皮帶)是否卡滯或磨損,若卡滯需清理或更換部件。
-重新設置停止參數(如輸送速度、停止時間),確保容器定位準確。
2.穩定灌裝頭流量:
-拆下灌裝頭,檢查內部是否磨損或堵塞,若磨損需更換灌裝頭。
-檢查電磁閥動作是否一致,若不一致需調整或更換電磁閥。